近期聖母峰面臨過多登山客問題,引發攀登危險性、意外致死率過高等問題,尼泊爾政府近期提出一項重大改革,計劃限制攀登聖母峰的資格。本篇一起來了解這項新規定的所有重點。
攀上聖母峰之前,得先證明自己
根據尼泊爾新法案草案,未來申請攀登聖母峰(海拔 8,848 公尺)的登山者必須先在尼泊爾境內成功登頂至少一座海拔 7,000 公尺以上的高峰,證明自己已經具備足夠的高海拔經驗與體能準備,能夠應對聖母峰稀薄氧氣、惡劣天候與長時間排隊帶來的身心挑戰。
同時,新法案也規定,申請人得提供 30 天內的健康證明,必須由官方認可的醫療機構開立,證明身體狀況足以攀登。另外,攀登許可不得轉讓,但如果真的遇上像天災這種無法控制的情況導致行程取消,政府會提供兩年內的補攀機會,或是轉換成其他山峰的折扣許可,算是給登山者一點彈性空間。

過多登山證引發悲劇,嚮導需具尼泊爾國籍
據 CNN 報導指出,為了確保安全,未來所有攀登隊伍的領隊與嚮導也必須為尼泊爾公民。這也是尼泊爾政府回應過去數年「死亡地帶」過度擁擠問題的重要措施。2023 年,尼泊爾共核發 478 張攀登聖母峰許可證,創下歷史新高,卻也伴隨著 18 人死亡的悲劇。缺乏足夠高山經驗的登山客、排隊塞車的極端環境,讓世界之巔的風險再度升高。

新政策上線,國際登山者資格受限
儘管新政策立意在於提高安全門檻,來自國際登山界的反彈聲浪也隨之而來。不少國際探險隊領隊指出,將登山經驗限定於「尼泊爾境內的 7,000 公尺以上高峰」過於狹隘。他們主張全球各地具代表性的高山,例如阿根廷的阿空加瓜峰(Aconcagua)、美國的迪納利峰(Denali),或即便是在尼泊爾本地、但未達 7,000 公尺的阿瑪達布蘭峰(Ama Dablam,海拔 6,812 公尺),同樣能提供足以驗證體能與技術的登山經驗。

尼泊爾登山產業面臨壓力,安全與觀光如何兩全?
隨著登山觀光逐年升溫,尼泊爾的高山旅遊產業也正面臨來自安全、環境與商業操作的壓力,而這項新法案,無疑將會是尼泊爾政府觀光產業一大考驗。至今,尼泊爾擁有超過 400 座開放攀登的山峰,其中有 74 座超過 7,000 公尺的高海拔山,堪稱全球高海拔登山的重要樞紐。但其實真正受到登山者們喜愛的,往往是幾座熱門高峰,像是聖母峰、洛子峰、馬納斯盧峰等。這也導致近年來登山人潮過度集中,加上觀光商業化,讓原本純粹的登山體驗存在越來越多高風險。

如今這項全新政策已經提交國民議會審議,預計將在執政聯盟支持下順利通過。尼泊爾政府希望透過制度重整,讓攀登聖母峰不再只是觀光與商業操作的產物,而是回歸登山本質、實力與尊重自然的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