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NETFLIX 影集《荒境狂途 Untamed》中,美國優勝美地的護林員身穿制服、腰間配槍,能在巡視林道時驅趕野生動物、協助迷途遊客,甚至對違規者開罰、逮捕,形象幾乎就像「森林警察」。
這樣的角色設定,對台灣觀眾來說或許既新鮮又陌生。台灣的山林管理人員多以「森林護管員」為主,日常任務是巡山、護林,偶爾協助警方查緝盜伐或非法狩獵,但他們並不具備警察身分,也沒有配槍執法的權限。若以影集中的形象來對照,兩者之間的差距不僅顯而易見,甚至會讓人懷疑是否屬於同一種職務。
這也引發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同樣是守護森林,美國護林員與台灣森林護管員,為何在權責與社會定位上存在如此大的不同?以下,就帶大家一同比較兩者的差異,看看山林守護者在不同國家被賦予了哪些角色與任務。
美國護林員:自然守護者也是執法者
在美國,護林員(Ranger)是國家公園體系中極具代表性的角色。隸屬於國家公園管理局(National Park Service, NPS),他們的職務依專業分工可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解說護林員」(Interpretive Rangers),主要負責自然教育與導覽,透過活動、展覽或解說牌,幫助遊客理解生態與文化;另一類則是「執法護林員」(Law Enforcement Rangers),肩負維護園區秩序與公共安全的責任。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執法護林員同時具備聯邦執法人員的身分,接受嚴格的警察訓練,可以攜帶武器、開立罰單,甚至進行逮捕。這使得他們在國家公園中,不僅是生態守護者,更是維護法律與秩序的執法人員。舉例來說,他們可能在一天內處理遊客跌落山谷的搜救任務,緊接著又必須偵查盜獵或毒品種植等犯罪案件。
之所以會形成這樣的角色定位,與美國幅員遼闊、國家公園面積龐大有關。許多園區位於偏遠山區,當地往往缺乏地方警力支援,若無法讓護林員直接具備執法能力,許多突發狀況將難以及時處理。此外,美國的國家公園經常面臨盜獵、非法露營、毒品交易等治安問題,讓護林員必須兼具警察的職能。再加上美國社會對槍械與執法權限的接受度較高,讓護林員成為結合自然保護與治安維護的「雙重角色」。
因此,美國護林員的形象往往帶有「多重身分」:是自然解說員、緊急救援人員,也是武裝警察。對遊客而言,他們既是親切的嚮導,又是權威的執法人員;對社會而言,他們代表了國家公園最前線的安全屏障。這種高度專業化與多元化的定位,也讓美國護林員在公眾印象中具有相當崇高的地位。

台灣森林護管員的職責與限制
相比之下,台灣的森林護管員在制度設計與職責上有明顯不同。森林護管員隸屬於行政院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前身為林務局),主要任務集中在森林資源管理與生態保護,包括巡山護林、林火防治、協助野生動物保育,以及打擊盜伐林木或非法狩獵。雖然部分工作涉及執法性質,但法律授權有限,多數情況仍需配合警方或保七總隊等單位共同處理。
實務上,護管員的日常工作更偏向「守護」與「管理」,而非直接執法。他們需要長時間巡山,監測林地狀況,並在颱風或豪雨過後檢查林道安全;當發現盜伐或獵具時,必須立即通報警方展開調查,並非自己就能進行逮捕。這使得護管員與美國護林員最大的差異,在於是否具備「警察身分」與「獨立執法權」。
森林護管員面臨的挑戰也不容小覷。首先是人力不足,台灣山林廣闊,巡護範圍遼闊,但實際編制有限,經常出現「一人管大片林區」的情況。其次是安全保障不足,護管員並未配槍,遇到盜伐集團或持械狩獵者時,存在相當風險。再者,社會對森林護管員的認識也相對不足,媒體曝光多半僅止於林火或重大盜伐案件,使得這份工作的專業價值不易被看見。
整體而言,台灣森林護管員雖同樣肩負保護山林的責任,但在法律權限與社會定位上,與美國護林員有明顯落差。這種制度上的差異,也決定了兩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夠扮演的角色範圍。

➥ 延伸閱讀:
跨國比較與省思: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森林守護者?
綜觀美國與台灣的制度,可以發現護林員與森林護管員在角色設計上存在根本性的差異。美國將護林員定位為「保育者+警察」,賦予完整的執法權限,使其能獨立應對園區內的各類事件;台灣則將護管員定位為「保育者+行政人員」,主要任務仍集中於巡護與資源管理,執法則仰賴與警方協作。這樣的制度差異,不僅影響工作內容,也塑造了兩者在社會印象中的距離。
這樣的差異背後,其實反映出兩國不同的社會與環境條件。美國幅員遼闊,國家公園常位於偏遠地區,地方警力難以及時到達,護林員必須具備即時處理能力,才能維護遊客與自然安全;台灣則地狹人稠,警政系統密集,護管員若能與警方快速聯繫,通常可在短時間內獲得支援,因此制度並未強調護管員的獨立執法能力。
然而,隨著登山旅遊日益盛行,台灣山林面臨的挑戰也愈加複雜,從非法入山、盜伐,到登山安全事故,護管員的角色與需求已逐漸超越傳統巡護任務。這也引發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台灣是否需要建立「森林警察」或「山林執法專責單位」?抑或應強化跨單位協作機制,讓護管員與警方、消防、搜救組織形成更緊密的合作網絡?
當影集中美國護林員的英勇身影激起觀眾的想像,或許正好提醒我們重新思考:台灣的森林守護體系是否足以應對未來的挑戰?在守護自然與保障安全之間,台灣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森林護管員?
➥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