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斯湖水怪、外星人,百慕達三角洲,可說是八、九零年代的恐懼大三傳說,其中,百慕達這片「死亡三角」更是格外詭譎,因為那些被反覆提起的案例不是小說,而是真實發生過的失蹤事件。飛機消失、 蒸發不見的船隻,沒有求救訊號與殘骸,還有時空穿越等謎題,留下無止盡的想像與恐懼。
不過,話說回來,百慕達明明距離台灣遙不可及,幾乎可說是與我們無關,但每當提起這幾個關鍵字時,仍然是一代人的共同陰影, 就算長大後才明白其中多半有科學解釋,但傳說的餘韻依舊烙印在記憶中。
只是,回到今天,這個曾經讓人無解的恐怖傳說,似乎不再那麼被討論,也先少看到新聞中強調這片海域的失蹤報導。不禁讓人好奇其中原因?難道曾經讓無數船隻一去不返的死亡三角海域,如今已經消失了嗎?
百慕達三角到底在哪?
百慕達三角,傳說中的「死亡三角」,大致涵蓋佛羅里達東南方、百慕達群島、以及波多黎各聖胡安所圍成的海域,面積約五十萬平方英里。從地圖上看,這片大西洋水域其實是交通要道,來往歐美的船隻幾乎都必須穿越這裡,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海域之一。

乍看之下就是片海域,但傳說就是自哥倫布在 1942年 在航海日誌裡留下了一團聚大火焰墜海、指南針失靈等的紀錄開始,「百慕達三角洲」便被染上一層神秘色彩。幾個世紀後,莎士比亞的劇作《暴風雨》據說也取材自百慕達附近的一場船難。

而真正讓百慕達三角名聲大噪的,是 20 世紀的幾起失蹤事件。1918 年,美國海軍 542 呎長的運輸艦 USS Cyclops,搭載 300 多名船員與 10,000 噸錳礦,從此消失在加勒比海與乞沙比克灣克灣之間,既沒有求救信號,也找不到任何殘骸,當年的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也感嘆的表示:「唯有上帝與大海知道真相。」

另一起廣為流傳的則是 1945 年的 Flight 19 事件,五架海軍轟炸機在佛羅里達進行訓練時,因指南針故障而迷航,最後燃料耗盡墜海,連同前往搜救的飛機與 13 名機組員,也一併失蹤。調查報告甚至留下了彷彿飛到火星的形容,幾起事件徹底奠定了百慕達三角在世代心中的恐怖地位。
曾轟動全球的恐怖謎團
隨著二戰後的 UFO 熱潮,百慕達三角的傳說進一步被放大。1974 年,查爾斯・柏利茲出版暢銷書《The Bermuda Triangle》,將失蹤事件與亞特蘭提斯遺址、外星人綁架連結起來,好萊塢與電視節目也爭相跟進,史蒂芬・史匹柏甚至拍出《第三類接觸》這類科幻巨作。
真實的海象、航道的風險,抑或來自人類想像的投射,讓百慕達三角的神秘難以消散,也正因為無法完全解釋,它才會被一再的被提起,更成為我們童年記憶裡最令人不安的一頁。
進入網路世代,這段傳說依然沒有徹底消失。幾年前,YouTube 創作者老高與小茉也曾講述百慕達三角最詭異的失蹤案件;志祺七七則用幽默兼懷舊的方式重新檢視,把大海深不可測的恐懼轉化成世代共鳴的題材。不同媒介的再演繹,讓百慕達三角既像是傳說的延續,似乎也成了我們與童年恐懼對話的一面鏡子。
近代科學的解釋

隨著科技進步,越來越多科學解釋被提出,逐漸揭開百慕達三角的神秘面紗,而這片海域確實隱藏著一些自然危險:
- 甲烷沉積爆發
海底蘊藏著大量甲烷氣體,一旦突然噴發,會造成海床坍塌,形成巨大的氣泡區域,讓船隻瞬間失去浮力下沉。這種現象也被認為是部分「幽靈沉船」的合理解釋。 - 極端颶風與巨浪
百慕達三角位於加勒比海,這裡正是世界上颶風最活躍的區域之一,超強風暴可能捲起數十米高的巨浪,對船舶與飛機構成毀滅性威脅。許多過去的失蹤事件,很可能源自於此類極端天候。 - 磁場異常
在少數區域內,磁北與真北重疊,老式指南針因此出現偏差。對過去依賴羅盤導航的船隻或飛機來說,這種微小的偏差足以導致航線錯亂。
美國 NOAA(國家海洋暨大氣總署)也早已澄清,百慕達三角的事故率其實並不高於其他繁忙的航道。過去二十年間,全球紀錄了數萬起海上事故與傷亡案例,但百慕達海域並未呈現異常,甚至在統計中未被列入世界十大危險海域。
有研究在 2021 年提出數據顯示,在全球船隻失蹤案例中,傷亡率大約為 1.8% ,然而,若把範圍縮小到「百慕達三角」,八千多艘事故船舶裡,只有 0.02% 發生在這片海域,換算下來,比例甚至比全球平均低了將近 90 倍。

若放在全球航運背景來看,更能凸顯這個差異,根據保險與航運報告,2023 年全球總噸位超過 100 的船舶僅有 26 艘完全損失,2024 年則是 27 艘,事故熱點主要集中在 南亞、中國沿海、黑海與東地中海等區域,與百慕達三角並無直接關聯。
這樣的數據不斷地在被更新,也是為什麼百慕達三角洲逐漸淡出大家的討論,從曾經的恐怖傳說,到如今被數字和科學逐步解構,也讓神秘光環慢慢消退,成為世代文化記憶的身影。
在沒有網路的年代,一場最成功的恐懼行銷案例

如今再提起百慕達三角,它已不再被視為威脅航海的死亡海域,然而,這個傳說卻依舊是一段屬於八、九零後,深植腦海的文化記憶,它見證了那個資訊不足、只能靠想像補足的年代,也映照出人類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恐懼。
或許正如許多網路解釋所言,現代科技仍未能完全揭開深海的奧秘,但在已有的證據與科學邏輯下,我們能以更理性的視角重新認識這片海域,以及它曾經掀起的驚濤駭浪般的傳奇。也正因如此,百慕達三角不僅是一個地理名詞,更是一個跨越世代的文化符號,在這麼多年來科學家的分析與研究,還有世人想像的過程裡,成為八、九零年代人們的共同時代印記。
[ 圖片及資料來源 / Business Insider、Medium、 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