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攀岩愛好者來說,如果能在旅行的同時,又能一邊解鎖不同的天然岩場,是再幸福不過的安排。除了台灣的龍洞、東引岩場,亞洲各地也有獨具風格的攀岩聖地,像是泰國喀比海岸線上的石灰岩峭壁、日本御在所岳秋日紅葉間隱藏的自然岩場等等,每一個地方都蘊藏著不同風格與景色。
本文將整理出六個值得探訪的亞洲攀岩旅行地圖,這些攀岩勝地不僅擁有不同的路線難度,從初學者到高階玩家都能從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等級路線,也能同時享受旅途中不同文化與自然景觀的洗禮。
① 泰國 喀比(Krabi)|熱帶天堂中的攀岩聖地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位於泰國南部的喀比(Krabi),不僅是海島旅遊的熱門目的地,更是全球攀岩愛好者的朝聖地之一。特別是萊利海灘(Railay Beach)與東側的通賽灣(Tonsai Bay),兩地擁有壯觀的石灰岩峭壁,這些岩壁自沙灘直聳而起,緊鄰蔚藍的安達曼海,讓人在挑戰體能極限的同時,也能一覽海岸風光。
喀比的攀岩環境多樣,從初學者適合的 Top Rope 區域,如 Diamond Cave,到進階玩家愛挑戰的 Overhang 路線,如 Tonsai Wall、Fire Wall,選擇豐富而分布集中,方便安排行程與練習。這裡的岩質以鋸齒狀石灰岩為主,摩擦力強,氣候乾燥時路線條件極佳。若在 11 月至 4 月的乾季前往,天氣穩定、濕度低,是最適合攀岩的季節。
除了攀岩,喀比也有多樣化的戶外體驗行程,包括海上獨木舟、浮潛、跳島等活動。住宿選擇也從背包客棧到海景度假村一應俱全,對於想把攀岩結合度假的攀岩玩家來說,就會非常推薦前往喀比。
▲圖片提供 / IG @whereswallyderwally
▲圖片提供 / IG @whereswallyderwally
▲圖片提供 / IG @whereswallyderwally
▲圖片提供 / IG @whereswallyderwally
② 越南 吉婆島(Cát Bà Island)|挑戰跳進大海的深水攀岩
▲圖片來源 / unsplash
隱身在下龍灣西南側的吉婆島(Cát Bà Island),是攀岩玩家的隱藏版秘境。這座島嶼被石灰岩小島群環繞,擁有大量未開發的天然岩壁,更以其世界級的深水攀岩(Deep Water Solo, DWS)聞名於攀岩圈。DWS 的定義是在無繩索與保護器材的情況下,攀登裸露在海上的岩壁,失手跌落就直接墜入海中,刺激感十足!(補充:台灣龍洞也有一條 DWS,路線名稱為「蔚藍的誘惑」)
島上的傳統攀岩地形也同樣迷人,像是「Butterfly Valley」與「The Hive」等岩場,提供不同難度的運動攀與抱石路線,適合中階以上攀岩玩家來挑戰。岩壁多為風蝕石灰岩,擁有優良的摩擦力與手點排列,攀爬手感極佳。
除了攀岩,可以到吉婆島國家公園健行、近距離接觸野生動物,或是也可以什麼都不安排,享受悠閒的島嶼生活節奏,也可以讓人好好度假放鬆。
③ 中國 陽朔|在桂林山水間縱橫岩場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位於廣西的陽朔,因「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名聲名遠播,但對攀岩玩家而言,這裡更是頂尖的攀岩勝地。陽朔擁有數百座獨立石灰岩峰林,彷彿天然建構的岩壁迷宮,密集而壯觀,這種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不僅造就了壯麗風景,也孕育出豐富多變的攀岩路線,使陽朔成為進階攀岩者的天堂。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岩場包括月亮山與白山,前者以壯觀的天然拱門形狀聞名,後者則因其高難度、連續性強的運動攀路線深受高手青睞。此外,像酒瓶山、雞蛋山等區域也各有特色,從 5.9 到 5.14 以上皆有設置,無論新手或專業高手都能在此找到適合自己的路線。
陽朔本身就是一座充滿生活感的小鎮,西街的異國風情、漓江的竹筏漂流、田野之間的悠閒步調,讓這裡成為許多國際攀岩者長住、冬訓的首選。最佳造訪時機為每年秋冬(10 月至隔年 2 月),氣候乾爽涼爽,適合長時間停留與練習。
④ 日本 御在所岳|四季皆可攀的山岳秘境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位於三重縣與滋賀縣交界處的御在所岳(Mount Gozaisho),海拔雖不高,約1,212公尺,卻因其多變的地形、明顯的四季分明與完善的山岳設施,成為關西地區人氣極高的攀岩與登山目的地。這裡擁有多面花崗岩岩壁,從多節裂隙、直壁到寬大岩台,適合各種不同風格的傳統攀岩與運動攀岩愛好者。
御在所的攀岩歷史悠久,許多經典路線最早由日本老一輩攀岩者開發,如「中尾根」、「一之壁」等區域,不僅風景絕美,也保留了濃厚的登山文化氣息。春夏期間可享受山林青翠,秋天則以紅葉絕景聞名;到了冬季,岩壁上覆蓋冰霜,更可進行冰攀挑戰,可謂一年四季皆有可攀之處。
除了自然條件優越,御在所岳的周邊設施也十分完善。山下設有纜車可輕鬆登頂,並有露營場、溫泉與觀光設施可供休憩,可以融入旅行的行程中,深受日本本地與海外攀岩者喜愛。
▲圖片來源 / 維基百科
⑤ 馬來西亞 黑風洞 (Batu Caves)|信仰與岩壁共存的城市秘境
▲圖片來源 / unsplash
在金色神像腳下攀登石灰岩峭壁,距離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僅 15 公里的黑風洞(Batu Caves),是一處兼具宗教聖地的特殊攀岩場域。這裡因為巨大的印度教神像和石灰岩洞窟而聞名。黑風洞也是馬來西亞攀岩運動的發源地之一,擁有超過 160 條以上的設置路線,是當地最成熟的城市岩場。
黑風洞的岩壁由陡峭的石灰岩構成,岩質粗糙,摩擦力良好,從簡單的 5a 路線到技術性強的 7c 以上難度都有涵蓋,尤其適合喜歡單繩運動攀(Sport Climbing)與短距離挑戰的攀岩者。知名岩壁如「Nyamuk Wall」、「Damai Wall」和「Comic Wall」等區域,交通方便,步行即可抵達,是當地與國際攀岩客週末最愛的練習場。
值得一提的是,Batu Caves 的岩壁多半與寺廟相鄰,攀登時不時能聽見誦經聲與廟宇鐘聲,這種結合信仰與運動的獨特氛圍,使人彷彿置身於靜謐又充滿力量的空間中。最佳攀登季節為乾季的 11 月至隔年 3 月,此時天氣穩定,濕度較低,適合長時間停留練習。
▲圖片來源 / unsplash
⑥ 台灣 龍洞|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天然岩場
▲攝影 / IG @mo.chiu
離台北一小時,一面是太平洋,一面是風化岩壁,這裡是台灣攀岩文化的起點。
龍洞是台灣規模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天然岩壁,數百條路線沿著海岸線綿延展開,面向一望無際的太平洋,結合壯觀海景與多變岩質,是攀岩與大自然完美融合的體現。龍洞的岩質屬於風化安山岩,手感扎實、摩擦力佳,無論是傳統攀岩、運動攀岩,甚至是抱石路線都應有盡有,涵蓋從入門到進階的多樣難度,也常可見攀岩新手與國手級選手同時在此訓練、切磋。
龍洞也是北部潛水熱門地,夏季可以攀岩結合潛水,秋冬則涼爽宜人、最適合長時間練習。鄰近還有露營區、潛水店與咖啡廳,是適合一日旅行的熱門場域。
▲攝影 / IG @mo.chiu
▲攝影 / IG @mo.chiu
攀岩旅程前的準備與安全提醒
▲圖片來源 / unsplash
不論你是剛接觸攀岩,還是經驗豐富的玩家,進行攀岩活動前都應做好充分準備。首先,確認當地岩場規則與季節性氣候,許多亞洲岩場在雨季或濕熱季節會因岩壁濕滑或落石風險增加而不建議攀登。其次,務必攜帶合格裝備,包含安全繩索、頭盔、快扣、攀岩鞋與粉袋,並定期檢查裝備狀況。
在國外攀岩也建議結伴而行,並參考當地嚮導或岩場資訊平台,避免擅闖未標示路線或危險區域。若進行深水攀或多段攀登,對環境與技術的要求更高,建議先行參加專業團體或課程進修。
最後,請尊重當地文化與自然環境,不在岩壁上塗鴉、不遺留垃圾,讓我們一起守護這些美麗又珍貴的戶外資源,讓攀岩這項運動能夠留傳給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