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三大自行車環賽之一的環法賽 Tour de France 第 112 屆賽事於 7/5 盛大開賽,今年更是睽違五年首度全程回到法國本土舉行,從利爾出發,最終將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收官。為期 23 天賽事,不僅是選手體能與戰術的巔峰對決,也是一場關於高端品牌技術、裝備創新的極限實驗場!
不過,就在比賽第二日便傳來令人遺憾的消息,義大利名將 Filippo Ganna 在距離終點 132 公里的右彎處重摔,成為今年環法首位退賽的選手。然而,Ganna 其實歷經在高速摔車後還持續騎行了約 40 公里,過程因鞋扣受損,更臨場上演「邊騎行邊換鞋」的神級操作,這段讓觀眾驚呼的畫面也在社群上瘋傳。
在受傷後的生理極限與時間壓力交織之下,Ganna 只靠一顆旋鈕就完成鞋款貼合與固定,幾秒內再度投入比賽節奏,展現驚人的穩定與專注。這套讓全場觀眾驚呼的技術,正是來自 BOA® Fit System 的無綁帶旋鈕系統,今回,就讓我們一起拆解 BOA® Fit System 的核心技術,又為何成為高端極限運動裝備的必備標配?
小旋鈕內藏戶外黑科技

從滑雪靴誕生、到登山、越野、鐵人三項及自行車, BOA® Fit System 早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極限環境中,對多數戶外玩家而言,這顆熟悉的旋鈕早就是機能裝備中的標配,它透過旋鈕搭配導線結構,取代傳統鞋帶的繫緊方式,將綁鞋帶這個日常動作,簡化為完全不需要出力,只要輕輕扭轉旋鈕,幾秒鐘內就能完成高效的貼合體驗。原需要彎腰調整到一轉即位,不僅節省時間,更在緊急時刻展現出壓倒性的反應速度,對於運動員來說,在需要穩定、快速調整的運動中, 有了 BOA® Fit System 幾乎等同於信任感的代名詞。

為什麼沒有鞋帶卻更穩?

BOA® Fit System 將綁鞋帶這件看似簡單的動作徹底重構與剖析,從貼合度、穩定性到支撐結構,每一個你以為只是繫緊的細節,其實都藏著影響表現的關鍵學問,尤其在地形變化劇烈的極限運動場域,這些看似微小的差異,很可能就是選手能否穩住腳步、完成比賽的決勝點。
正因如此,越來越多高端戶外品牌開始捨棄傳統鞋帶,轉向導入 BOA® Fit System。這套系統透過旋鈕、導線與專屬包覆結構,提供多點支撐與微調控制,讓穿鞋不只是繫緊,而是用更著重於腳型同步呼吸的動態貼合。
BOA® Fit System 的構造與材質

BOA® Fit System 的調節旋鈕(Dial) 是一套整合式貼合技術,透過「可微調旋鈕」、「超強韌輕量導線」與「低摩擦導軌」三大核心元件,應用於鞋履、頭盔、支撐護具等裝備上,為不同專業領域打造專屬的精準貼合系統,提升運動表現與操作效率:
① 調節旋鈕(Dial):單手按壓旋鈕,向右旋轉將其轉,將旋鈕向上拉便能夠鬆開鞋子。能夠更精準控制鬆緊,實現單手操作與微幅調整。材質屬於耐衝擊的複合塑料或強化聚合物,部分型號具金屬零件加強結構。
② 強韌導線(Lace):旋鈕中的黑科技導線,通過超高耐力拉扯測試,不易斷裂。可以取代傳統鞋帶,並貼合腳掌,實現多點分散壓力。材質上為航空等級不鏽鋼絲芯,外層包覆尼龍或 Dyneema® 高強度纖維。
③ 導線導軌(Guide):有堅韌的導線,就必須要有硬核的導軌來維持精選的貼合路徑,採用高密度的塑膠與複合材質製成,設計符合人體工學與足部結構,提供活動時的穩定性與靈魂貼合。
BOA® Fit System 四大旋鈕系列全解析
BOA® Fit System 依照使用場域,如滑雪、自行車、越野跑、醫療裝備等區分為不同系列,常見如 H-Series、M-Series、L-Series 與 S-Series,各自對應不同的材質結構、貼合設計與耐用等級,所有零件皆可更換與維修,並提供全球終身保固,強化可持續使用性,滿足從高強度山地環境到精密競技運動的多元需求:

系列 | 適用 | 功能 | 特點 |
---|---|---|---|
H-SERIES | 雪靴、厚重裝備、大型戶外應用 | 專為難以扣合的大型裝備設計,能提供強力包覆與穩定性。 | 具備高強度、高負載特性。使用上需應對多層布料、保暖內襯與剛性結構的裝備 |
M-SERIES | 中筒登山靴、健行鞋、狩獵鞋、防水工作鞋等 | 高強度的戶外活動,如登山、狩獵、漁撈等工業用途,能應對嚴苛自然條件。 | 具備多功能、耐衝擊、穩固貼合等特性。 |
L-SERIES | 跑鞋、羽球鞋、網球鞋、高爾夫鞋、自行車鞋等 | 專為高反應速度的運動場域設計,能靈活貼合,提供最佳運動表現,是競速與靈敏運動的首選。 | 具備輕量、精準、低剖面的設計。 |
S-SERIES | 頭盔、醫療器材、自行車配件等 | 專為需要精密調整與區域性貼合的裝備而設計,強調局部貼合與整體舒適性。 | 具備極輕量、極低剖面的設計,目前被廣泛應用於醫療與安全領域。 |
BOA® Fit System 靈感來自心血管擴張術?

BOA® Fit System 的誕生,其實來自一位父親對孩子的守護。來自美國科羅拉多州的 Gary Hammerslag 是一位創業家,早年與父親一同研發出用於心臟手術的冠狀動脈導線技術。什麼是冠狀動脈導線?簡單來說,是一條又細又長、卻極度堅韌的金屬線,用來穿越堵塞血管、協助擴張內部空間。而這樣的材料特性,也成為 BOA 系統中旋鈕鋼絲機構的技術基礎。
某天,Gary Hammerslag 在教孩子滑雪的過程中,發現在單板滑雪時的綁帶式雪靴穿脫非常繁瑣,尤其在低溫環境中手腳僵硬,對小孩來說操作困難、對安全也有潛在風險。於是,他靈機一動,決定運用自己對於心血管擴張導線的技術,開始構思該如何用其取代傳統鞋帶,而後他便開始尋找技術方面的專家,開發第一代 BOA® Fit System 產品。
初期市場反應比預期冷淡

2001 年,BOA® Fit System 正式誕生,利用旋鈕與鋼絲的封閉式系統,取代傳統開放式的繫帶方法,讓使用者能單手就完成快速調整,同時避免鬆脫、壓迫等問題。然而,當年 BOA 產品剛起步的時期,滑雪這項運動還相當小眾,加上消費者缺乏認識,對於這樣的系統接受度也還不高。因此產品上市後,也並沒有引來太多關注。身為創辦人的 Gary Hammerslag 原本希望藉由這項發明進軍運動鞋產業,然而在面對那些資源雄厚、品牌話語權極強的鞋業巨頭時,一顆 BOA 旋鈕,終究還無法讓他在產業中站穩腳步,因此,他也不得不向現實低頭。

產品初期未能打進主流市場後, Gary Hammerslag 也非常快的思考後調整策略,並將自己定位為 OEM 廠商,專注提供專業的貼合系統給大型品牌使用,隨著技術實力逐漸被看見,越來越多運動品牌開始找上門合作,其中最早加入的,就是滑雪品牌 K2 和滑板品牌 Vans。同年,全球第一雙搭載 BOA 系統的滑雪靴正式上市,一顆看似微小旋鈕,開始在極端環境中發揮真正的力量。
不只是旋鈕,更是一套貼合哲學

BOA® Fit System 的應用,從滑雪靴與雪地鞋起家,逐步拓展至登山、攀岩、自行車鞋、高爾夫、羽球鞋,甚至延伸到醫療與消防等專業裝備。如今,它不僅是戶外運動的代表技術之一,也是潮流機能服飾中辨識度極高的關鍵詞。在醫療場域中,BOA 甚至被運用在義肢調節系統中,讓使用者能透過微調貼合實現更穩定的支撐力。這也再次證明,這項源自雪地的系統早已跨越了運動的邊界,廣泛被運用到各種日常中。


特別是在今日的滑雪與自行車領域,BOA 的市佔率基本已達九成以上。不只鞋履,就連自行車座墊下的小型收納袋,也能夠以旋鈕取代傳統拉鍊,讓騎行者更只需要一拉就解開,大幅提升使用方便度。近年來,BOA 更默默進軍越野跑市場。對於需要在複雜地形中奔馳的跑者來說,鞋與腳的連動貼合是一場關鍵性挑戰。BOA® Fit System 提出的不只是方法,而是一套強調人體工學與地形對應的貼合哲學。一項由 BOA 支持、並發表於《Frontiers in Sport and Active Living》的研究甚至首次證實,透過改變鞋帶系統設計,能讓越野跑者在山徑中跑得更快、更穩。
為什麼鞋帶還是主流?

2020 年,Compass Diversified(CODI)以 4.5 億美元高價收購 BOA® Fit System,幾乎等同於品牌三年的總營收,其背後不只是數字,而是存在著龐大的商機與可能性。用過 BOA 的人,大多能理解這顆旋鈕在生活與運動表現上帶來的便利性,快速、精準、可微調,在許多極限條件下都表現出壓倒性的效率。但也因為如此讓人更好奇,如果 BOA 這麼優秀,為什麼鞋帶依然是市場主流?這其實涉及幾個現實面的挑戰:
- 價格門檻高:搭載 BOA® Fit System 的鞋款,往往落在中高價位,對於預算有限或偏好平價選擇的使用者來仍具距離。
- 維修便利性:儘管 BOA® Fit System 提供可更換零件與保固機制,但相較於簡單替換的鞋帶,旋鈕系統的維修確實需更多技術與資源。
- 使用習慣與認知轉換:許多人從小到大的穿鞋習慣就是綁鞋帶,旋鈕對某些消費者而言仍是一項科技門檻,甚至被視為偏專業領域才需要的裝備。
當然,BOA 並不是為了成為所有人的標準配備。從一開始,它的使命就更像是為那些有實際需求的人,提供一種更精準的貼合選項。從職業選手到戶外玩家,從醫療器材到極端環境,BOA 的價值不在於取代,而是讓每一雙鞋、每一套裝備,更貼近使用者的身體與使用方式本身。
走過二十多年,這顆看似不起眼的小旋鈕,如今已讓 BOA 在全球市場寫下亮眼成績。但放眼未來的機能市場,我們相信 BOA 的進化仍在持續進行中。無論是極限運動中的高強度應用,還是日常生活中的舒適貼合,BOA 所代表的,正是一項改變未來穿戴體驗的關鍵技術。

值得關注的 BOA® Fit System 鞋款 5 選




